期刊简介

  本刊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发扬实事求是学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汇 ,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等领域有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66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157/R

邮发代号: 82-25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6606
  • 国内刊号:10-11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益气渗湿法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渗湿中药汤剂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和B组,手术术式为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渗湿类中药汤剂。给药1周,观察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彩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疼痛评分(VAS)及肢体周径的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

    作者:温鑫柱;方志远;张凡帆;柏立群 刊期: 2014- 02

  • 对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运用腹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其即刻镇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腹针治疗,1个疗程10次,每次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利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每次治疗前后相比,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治疗前比较,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对膝关节......

    作者:郭麒竹;杜琳;赵晋昕;梁湘钰;刘云霞;张红林;张倩 刊期: 2014- 02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对酒精依赖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对酒精依赖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名酒精依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配方颗粒制剂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4周。并以健康状况问卷(ShortForm36HealthSurveyQuestionnaire,SF-36)为研究工具,量化评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对酒精依赖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前后SF-36......

    作者:王志斌;李军祥;韩海啸;余轶群 刊期: 2014- 02

  • 预温针灸与温针灸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概况

    缺血性心脏疾病发生时出现室速和室早等重度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温针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等作用,提示温针灸可能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本文旨在通过对温针灸临床作用及机理、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预温针灸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探寻温针灸介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时机,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作者:杨佳;嵇波;赵百孝;张露芬;时丽媛;赵文斌;郭孟玮;任晓暄;王晔;王亚萍 刊期: 2014- 02

  • 王新志教授治疗中风通腑后腹胀痛经验举隅

    王新志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尤善于治疗脑科疾病。笔者有幸师从其左右,受益匪浅。王老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并结合历代医家认识,在运用下法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方面有独到的认识。......

    作者:毛峥嵘;王新志 刊期: 2014- 02

  • 通腑法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体会

    1通腑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通腑法是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通腑法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通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

    作者:杨海燕;王新志;朱盼龙 刊期: 2014- 02

  • 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病临床给药方式分析

    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由王永炎院士于1982年提出,随着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舌红、苔黄厚而腻、口气臭秽、大便秘结或不通、脉弦滑而大等为痰热腑实证的核心表现。198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首次公布痰热腑实证,确立化痰通腑法,后经规范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提示,化痰通腑法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

    作者:刘惠杰;徐寅平 刊期: 2014- 02

  • 中风病腑证与《伤寒论》阳明病腑证的差异

    自《金匮要略》开始,中风病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但其内涵主要是对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描述,无更多临床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匮要略》中风病“邪入于腑”的影响及《伤寒论》阳明病腑证的启发,腑证成为中风病研究中描述中风主症伴有腹胀、便秘等临床表现的常用证候学术语[1-2]。阳明病腑证系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阳明病时所用术语。虽然仲景书中并无一处提及该证,但“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及其后“大......

    作者:冯学功 刊期: 2014- 02

  • 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病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

    作者:陈星;邹忆怀;李匡时;郎奕;任毅 刊期: 2014- 02

  • 刘毅教授治疗老年病经验

    刘毅教授是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国医大师李辅仁的学术继承人,从医50余载,学验倶丰,对老年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本人有幸跟随刘老临诊,收获良多。现将其治疗老年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生;刘毅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