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发扬实事求是学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汇 ,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等领域有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66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157/R
邮发代号: 82-25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6606
- 国内刊号:10-11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肝阳虚与支气管哮喘
结合武维屏教授运用调肝理肺法治疗哮喘的经验,探讨肝阳虚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总结肝阳虚有两组临床表现,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肝阳虚容易导致哮喘发作,治疗当在温补肝阳的基础上,合用滋补肝阴之药,且佐清泻相火之品,药味择辛苦甘酸为用,乌梅丸为代表方剂.......
作者:张立山 刊期: 2014- 05
-
麻杏石甘汤不效验案辨析
麻杏石甘汤是一首治疗肺热咳喘证的千古名方,为历代医家所喜用,且其主治病证的范围有扩展丰富的趋势.然而纵观文献记载或临床报道,多为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的治验案例,而不效案例则鲜有报道.有效验案固然能启迪思维,但不效之案更能发人深思,昭示后学.因不效验案多隐匿文中,难于发现和总结,往往容易被医者所忽略,故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总结.......
作者:李晨辉 刊期: 2014- 05
-
白玉兰主任医师治疗盆、腹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
盆、腹腔术后尿潴留是指由于盆、腹腔手术导致的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盆、腹腔手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此类患者有的经康复训练可不同程度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有的需长期尿袋导尿,这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而长期导尿又容易引起尿路逆行感染,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和风险.所以尽快恢复盆、腹腔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自主排尿,是临床上外科、康复科、针灸科一直以来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
作者:张永旺;李虹;曾绩娟 刊期: 2014- 05
-
王庆国教授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疑难病症验案2则
王庆国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行医4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各种内科疑难病方面经验丰富.王教授在诊疗过程中,每每灵活运用仲景理论,善用经方与时方,疗效显著.笔者现将跟师期间所记录的王教授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疑难病症验案2则加以整理,以飨同道.......
作者:申珅 刊期: 2014- 05
-
姜良铎教授从三焦论治临床经验总结
姜良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从医40余年,在呼吸热病、脾胃病、肝病等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跟随姜教授门诊10余年,本论文就姜教授近年的临床思路之——从三焦论治进行探讨.......
作者:蔡阳平;康雷;王兰;傅骞 刊期: 2014- 05
-
商宪敏教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商宪敏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以正气亏虚,尤其肾虚骨弱为其内因,外感风、寒,湿邪气,跌扑外伤及劳损为其诱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则是该病的主要病机.分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血瘀脉阻型、肝肾亏虚型4型进行中药辨证治疗.总结出以补肾壮骨、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为主的通用基础方,并根据兼夹症的不同在临床中进行药物的加减化裁,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宇捷;席宁;杨惠民 刊期: 2014- 05
-
因果关系模型在中医药观察性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有着共同的经验哲学的思想基础.两者都需要通过剥离混杂因素来获得反事实.定量地进行因果推断存在随机化和非随机化的两大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随机化获得反事实.非随机化的传统则是通过因果推断模型去探讨并检验经验研究中的因果关联.由于随机对照研究在中医药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中并不是完全适用,所以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模型值得借鉴.主要介绍工具变量、断点回归设计和倾向评分......
作者:张颖;杨国彦;王禹毅;刘建平 刊期: 2014- 05
-
对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的思考
中医肿瘤学较之中医其他学科起步较晚,而恶性肿瘤作为现代的多发病、疑难病,无论中医、西医对其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故而中医肿瘤教学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授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诊断上应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应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相结合,组方上应辨证用药与专科用药相结合.同时在理论传承基础上,注重对临床实践创新内容的讲解,以中医治肿瘤好的“点”“面”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何秀兰 刊期: 2014- 05
动态资讯
- 1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现状
- 2 毛发红糠疹中医治疗现状
- 3 补肾活血法对肾性骨病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4 毒蕴血瘀理论在风湿免疫病临床中的应用
- 5 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
- 6 吕仁和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经验
- 7 平衡针的临床研究概况
- 8 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
- 9 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
- 10 肺纤方抗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氧化损伤的研究
- 11 隔黄土饼灸的操作方法及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 12 按压风池穴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 13 中药穴位贴敷对幼龄哮喘豚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白细胞介素-5的影响
- 14 低频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疗效观察
- 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毒疫)与风温肺热病的鉴别诊断及主证型论治
- 16 中医服务于社区的优势及全科中医师人才建设
- 17 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药辅助治疗探讨
- 18 睛明穴深刺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
- 19 王沛教授应用虫类药治疗肿瘤经验
- 20 李元文教授治疗皮肤性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