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发扬实事求是学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汇 ,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等领域有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66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157/R

邮发代号: 82-25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6606
  • 国内刊号:10-11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2011年第4期文章
  • 谷晓红教授从脾胃论治痤疮验案举隅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1].痤疮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肉之间,中医认为肌肉为脾所主,皮毛为肺所主,故其发生与脾胃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相关性.谷晓红教授在临床辨治痤疮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调理脾胃法的运用,屡获良效,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高峰;詹云翔;施金凤 刊期: 2011- 04

  •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案

    验案张某,男,46岁,2007年10月9日初诊.患者因多次睡卧冰冷潮湿之地致右臀及下肢麻木、疼痛约半年余.近1个月来,劳累或受寒着凉时疼痛加重,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休息及遇暖则减轻,痛处有冷感.经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给予针灸及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病情时轻时重.近3d疼痛致难以行走,急来我院风湿科求治.......

    作者:王福林;席恒 刊期: 2011- 04

  • 自拟活血清热通降方临床应用2例

    自拟活血清热通降方:桃仁20g,赤芍30g,败酱草20g,红藤20g,厚朴10g,枳实10g,炒莱菔子15g,半夏9g,生大黄8g(后下).方中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君药;败酱草、红藤、大黄清热解毒、通腑泻热为辅药;厚朴、枳实、炒菜菔子、半夏宽中降气、消痞除满.笔者多年来反复将此方应用于临床,每获良效,现举例为证.......

    作者:宋金玲 刊期: 2011- 04

  • 中医呼吸学科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

    经过多年积累,中医临床教学在教学思想、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系统化、专业化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已成为中医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医作为一门临床医学,更加重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早临床、多临床”是培养合格中医临床医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更深入理解更感性认识中医基础理论、逐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必由之路.笔者......

    作者:史利卿;席宁;马建岭 刊期: 2011- 04

  • 中医耳鼻喉科学临床教学浅见

    1课堂讲授灵活多样,理论密切联系临床中医耳鼻喉科学是学生平素接触较少的一门学科,尤其它的中医病名,学生们可能平常从没听说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一开始,我们先将类似的西医病名讲给学生,例如“鼻鼽”类似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些.其次,在讲授临床表现时要突出疾病的特点,把主要症状讲深讲透,同时对类似疾病进行比较.例如“鼻渊”,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浊涕、头痛及嗅觉减退,讲解时要把每个......

    作者:刘巧平;刘建华 刊期: 2011- 04

  • 乌梅丸现代主治病证的研究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初为治疗蛔厥而设,为方剂学中驱虫剂的代表方.后世在此方主治蛔厥的基础上,发展用于寒热错杂之久痢.本文试图从文献学角度,结合方剂学特点,在收集现代临床运用乌梅丸的文献和对资料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分析手段,探讨乌梅丸现代临床运用的疾病范围、证候特点及主要症状体征,为全面认识本方的主治病证提供依据.......

    作者:刘芳;谢鸣;朱丽瑶 刊期: 2011- 04

  • 附子在《金匮要略》与现代临床中的应用比较

    附子一直被古今医家视为补阳要药,医圣张仲景的四逆汤、真武汤等皆是应用附子的代表方剂.火神(扶阳)派医家祝味菊更是称附子“为百药之长”.现代名医吴佩衡、李可、朱良春等都是善用附子的医家.恽铁樵说:“附子有用,亦难用.”从古至今,对附子的争议从未停息,而其关键就在于药效与毒性的并存.本文主要依据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附子的具体应用情况,从指征、剂量、煎煮方法、禁忌、配伍等方面探讨附子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张晓钢;向菲 刊期: 2011- 04

  • 古代文献种子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有关孕育求嗣的论述在中医妇科古代文献中占重要篇章,古代医家对不孕、求嗣、种子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我们从整理古代文献中种子方剂人手,通过分析种子方剂的用药规律,以药测证,为研究不孕症的病机特点和治疗规律提供依据.......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1- 04

  • 王永炎院士五步查房法实录 ——类中风病案举例

    2009年12月18日9Am,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王永炎教授来到老年病房,开始例行查房.所查病例主诉:近日眩晕发作,起床加重,视物旋转,同时伴表情呆滞,无心慌出汗.发病前已有记忆力下降,睡眠困难,白天困倦,大便困难,3~4日1行,夜尿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医诊断为何种疾病?如何施治?如何调养?王永炎教授站于患者病床左侧,患者平卧位,1位家属陪同.住院医师站在王教授左侧,手持......

    作者:时晶;朱爱华;倪敬年;田金洲 刊期: 2011- 04